第六百七十章 末知数 (2)
摊丁入亩后,逃户及藏匿丁口就不再必要,从而能充实州县的民户;也能限制奴婢买卖,同时也就能极大增加地方兵役及工造等事所能征用的青壮男丁。
前两年,各家或许考虑到地方势力的阻挠,不敢轻易强推新政,但棠邑珠玉在前,也深切感受到棠邑所带来的压力,不仅襄北、淮东想着要效仿外,杨致堂、沈漾,乃至黄化、陈凡等人都有意在江东、江西以及湖南等推行此政,以解决禁军及侍卫亲军日益庞大的军资开销问题。
当然了,淮东、襄北推行此政,会极大增强藩镇势力,沈漾、杨致堂、杨恩、黄化等人在江东、江西、淮东等地推行此政,也增强中枢国帑岁入,使侍卫亲军的进一步扩编成为事实。
只不过,有心做是一回事,有没有能力做,则是另外一回事。
除了要克服地方势力的阻挠外,在短短两三年间要将江东、江西、淮东、湖南、荆襄等地高达上亿亩的田地进行准确的丈量,地方上需要一大批精擅丈量及算学的胥吏,还要监督他们不被地方势力买通后弄虚作假。
大楚虽循旧制,也有科举取士之制,但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取士,仅仅是象征性的录用数人而,绝大多数的官吏任命都是地方推举或恩荫选材。
沈漾任相之后,极力推动国子监发展,但还是抵挡不住传统势力的强大,国子监入学还是需要与资荫(即父祖官爵)直接挂钩,仅仅是恩荫选材的延伸,目前仅招收六品以上的官僚子弟五百余众入学,而教授的科目也仅限于儒家经典,律学、算学被排斥在外,更不要说被当世视为贱术的匠学了。
而地方上的府学、州学,目前暂时更无从谈起。
新政之事通过廷议之后,目前还是只能有针对性的选择个别州县先搞试点。
沈漾另请旨在国子监增设四门馆,专招七品官员及庶民子弟以授算学、律学等杂科,推举秦问出任博士祭酒,年后打算先从京畿招募有私学底子的寒门庶民子弟五百人,以便为将来的新政推广培养人才。
梁使郭端铎谈妥和议之事启程北归,已经是十一月底,江淮也是银装素裹
、千里冰封。
虽然这样的时节,蒙兀人的骑兵能够肆无忌惮的在河淮及渭水平原上驰聘,但滴水成冰的寒冬,攻城变得更加不便。
关中的雍州、华州以及河淮之间的许汝陈宋等州以及汴京城,在这个冬季至少不虞有失陷之忧。
裕溪河之中,除了十数艘清淤挖泥船外,还上千人规模的民夫继续拓宽河道;两岸延伸出去的沟渠也越来越密集,地势较高处,随处可见大型的龙骨水车架在沟渠之间。
水浇地、与旱地的收成差距极大,两名青壮劳力耕种十五亩水浇地,虽然会更辛苦一些,但收成却要比旱田高出一倍还不止。
淮西的轮作、套种等农耕技术也日益普及,铁质农具也已成为普通农户的必备品,郭端铎一路看过去,仅裕溪河两岸就有大量民户,已经有多余的粮食及精力去饲养家禽与牲畜;田地作物的品种也丰富许多。
虽然当世主要还停留在农耕时代,普通民户即便户均粮食产量能提高一倍,生存条件也无法变得多宽裕、轻松,但不再受饥馑之害,不再面黄肌瘦,得病还有条件进行最基本的医治,或送子弟读两年的初级学堂,不至于大字不识一个,辛勤积攒十数年还有可能建砖瓦房,还能养些家禽或一两头猪羊改善一下饮食结构,则足称盛世了。
韩谦较为繁忙,郭端铎在韩建吉及韩道昌长女婿胡遏的陪同下,在历阳就见了韩谦一面,之后主要还是与冯缭、王辙具体沟通后续缓助的细节问题。
为限制蒙兀骑兵在河淮平原上肆无忌惮的驰聘袭扰,郭端铎提出年前新一批的支借军械里要增加三千具精钢大弩。
没有评论